【3D技术宅公社】XR数字艺术论坛  XR技术讨论 XR互动电影 定格动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调查问卷
论坛即将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技术服务,面向三围图形学、游戏、动画的全新服务论坛升级为UTF8版本后,中文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中有中文的都无法登陆,请发邮件到324007255(at)QQ.com联系手动修改密码

3D技术论坛将以计算机图形学为核心,面向教育 推出国内的三维教育引擎该项目在持续研发当中,感谢大家的关注。

查看: 2176|回复: 3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产品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 22: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健生干货分享:第1篇

曾经作为app公司的第一个技术人员,经历了公司的创建,发展,融资,到最后资金链断裂散伙,后来又和前公司的小伙伴弄了个app工作室,app产品又失败了,中间跨越了2年多的时间。看着大概200万的创业资金烧完,得到的教训真的刻骨铭心。

为啥要把产品放在最前面?

在200多万的创业资金烧完后,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做产品的方法是和传统的计算机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在传统的计算机行业,做一个产品先做需求分析,然后做设计,划分里程碑,最后测试,上市。

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这种做产品方法要不得。移动互联网变得太快了,有可能之前默默无闻,但忽然间一夜就火了;也有可能一夜火了,隔了一段时间却又哨声匿迹。如果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方法,早就被用户淘汰了。

那时我们的产品研发周期太长了,从下面的大事记可看出:

2012.06:正式招聘技术人员。同时通过和产品经理的沟通,我把功能需求文档确定下来。

2012.10:第一版的网页上线。加入了市场,ios的同事。

2012.11:后台开发了大概70%,同时把ios的开发任务外包

2013.02:后台,网页都完成了,外包的ios也开发完成了。ios app测试时经常闪退,ios同事接手ios的代码后发现,编译代码的时候有几百个warning。勉强上了app store,没有任何的推广工作。

2013.03:进行ios第二版的开发,同时也把ios的app重做,完全不用外包的代码。

2013.04:再次融资成功。

2013.05:第二版的ios开发完成后,却又宣布ios进行大修改,开发第三版,不进行推广。

2013.08:第三版研发完成。同时请来了一位牛人kenny当技术总监(kenny在微软,Autodesk担任过高管,自己有创业经历,同时也精通android和iphone的开发)汗,在之前1年多时间里是没有技术总监这个职位,只能几个技术人员互相商量。同时把整个业务流程做大修改,整个后台,前端,app都要推倒重来。

2013.09:招来android的开发人员,ios和android同时开发。

2013.11:ios正式上线,android也开发完成了,我以为要大力推广了,结果公司的股东分为两个阵营,吵翻了。不久就传来公司资金链断裂清盘的消息。

这个月,我们组建了一个工作室,开发另外一个app。

2013.12:一个月的时候,先把一个简单的原型做出来,正式推广。

2014.01:在这个月,我们一边推广一边完善功能,经过小米商店的榜单推荐,注册用户超过了1万。

2014.02:春节的过去,慢慢我对这个产品的核心卖点不认同,于是我离开了这个工作室。

后来和前同事聊天,这个工作室也在2014年6月左右散伙。最终的注册用户人数6万。

从以上的大事记可看出,在第一次做app的阶段,整个公司都在埋头研发产品,想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产品才推出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没有接触过用户!

产品也没有被目标用户使用过!

也没收集过用户的反馈!

2,3个月开发一个新版本,然后改版,这样折腾了几回,浪费了多少挽回失败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我们的还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思想,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测试好,推出市场。

但经历了第一次做app,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我知道这种想法是错的。

在以前,由于交通,地域的原因,每个人知道的信息是有很大的差别,信息的传递缓慢,低效(看一下古装剧里面的大量出现的飞鸽传书,古代鸽子不止能吃,还能做快递鸽)但现在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递也就秒级的事情。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注意力被极度分散,可能今天用户被这个app吸引,明天就被另外一个app吸引了,用户是极度贪新厌旧的。

所以,做移动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方法:小步快走。先做一个功能,快递推出市场,接收用户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决定继续深入还是做另外的新功能。

在传统的产品研发中,我们不知道用户是怎么想的,用户用了产品后有什么意见,大多数情况只能根据公司的领导来决定产品。

但在移动互联网,随着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的流行,我们还能在整个过程中和用户交流。

前期,我们能通过社交媒体接触用户,知道用户的痛点,还能通过社交媒体预热,还让用户提需求。通过用户得到的产品需求远远产品经理提出的靠谱多了。这一点,在做第一个app和第二个app时都没做到,产品的所解决用户的痛点都是产品经理由上而下贯彻下去的,没接触过目标用户。现在觉得,失败是必然的。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和用户保持联系,及时接收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来(例如,用户觉得有什么不满意,可以提出来,工程师根据重要性安排时间。在开发第二款app的时候,用户反馈说只能根据用户名搜索用户很不方便,当天接到这个需求后我们就加了一个类似于qq号的搜索,上线后q群里用户一片赞)

在一个公司里,和用户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角色是客服,但在传统的观念中,只有特定的客服才能接触用户,团队里的其他角色是不接触用户的。

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最好要形成一个新的观念:全员客服。创业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接触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打成一片。连用户都不了解,还能开发开发出什么好的产品?

就第二次开发app的经历,和现在就职的云服务的公司,“全员客服”的理念是执行下去了。现在看很多移动互联网的采访中提到,CEO更是首席客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用户沟通。

曾健生简介: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的组建,发展和倒闭,经历过两百万的创业资金一点点的耗光。QQ&个人微信号:3841649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22: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健生干货分享:第2篇




当研发第一款产品的时候,iphone app研发经历最曲折,从个人外包,外包公司,然后独立的iphone程序员,到最后的iphone研发团队。

当时的app给外包公司做了3个月的时间,付了钱后发现代码的质量太烂,只能把iphone app重做,又用了2个月的时间,这样子就耗费了5个月的时间!!!

5个月,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多少变化!!!浪费了多少挽回失败的机会!!!

对于外包,下面根据本人的经历,对创业团队提出建议:

验收方面,特别是研发周期是长的大型app,需要有一个严格的验收机制。例如,分阶段付款,完成了什么功能才付多少款。每个星期必须出一个新版本,需要给文档列表详细说明完成了哪些功能。特别是代码交付方面,请外包公司,几乎就是买他们写好的代码,不能在最后才一次交付,必须分阶段交付代码。

代码方面的分歧估计是外包与雇主之间分歧比较大,我的建议是,不同意代码交付条款就换一家,外包公司多的是。为啥这么强调代码问题,我们公司的教训是最后接收外包公司代码,编译的时候居然有500多个warning,这样的代码怎么用!!!

创业团队和外包公司的立足点相差太远,创业团队需要好的产品,外包公司只需要交货收钱。越到后面,这个矛盾越明显,如果真的谈崩了,最坏的打算只能靠法律,但法律的周期真的太漫长,创业团队要面对市场和投资方面的压力,耗不起这些时间!!

当然了,本人也不是歧视外包公司,本人和一些同事也是干过外包的,只是对于小型创业团队,除非你是全盘技术外包,不然外包真的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风险和成本太高了,还是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靠谱。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2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有个点子,研发app或网站,推广,不断改进,探索盈利模式。这个通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流程。但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商业模式下,“研发app或网站”这步可以砍掉或推迟。

健生干货分享:第3篇

在和一些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种模式是这样子:研发一个社交型的网站或app,吸引某些垂直的用户,有了一定的用户后,再进行额外服务。

这里举个例子:研发一个社交的app,目标用户是北京移动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在这个app上达到一定的用户量后,可以举办线下的交流会(这个创业者有线下的咖啡厅资源),或者机票预订,酒店预订等服务。

在这种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人和人气。app有了大量的用户还不行,还要有大量的活跃用户。这样app中,那些额外服务的才有效果。

这种模式下,前期的app真的需要吗?

和这位创业者交流,我俩在讨论着社交app的后台架构(社交的数据库设计和一般的app有较大的区别),然后他就分享了这个模式。

当时我就提醒他,前期的app真的是需要吗?

我们第一个的社交app,第一次研发的周期是3个月,第2个的社交app周期是1个月。按照没什么经验的标准,研发1到2个月是必须的。

在这两个月中,需要承担巨大的沉没成本,当app研发出来,如果发现失败了,研发app投入的成本是很难收回的。而且你有试错吗?你能确定你的点子是真的可行的吗?这样贸然这巨大的精力和金钱,真的值得吗?

按照他的模式,最核心的用户和人气,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其他的东西,但吸引目标用户并不一定要app。

例如,前期可以先运营好微博,微信公众号,先吸引你的目标用户,通过大量的分享,互动,交流,等在这些地方吸引了足够的用户后,再引流到你的app中。

在营销中有个鱼塘的理论,目标用户集中的地方就是鱼塘。你可以在别的鱼塘中吸引目标用户,再慢慢把这些用户引导到你的鱼塘里。

现在有大量的平台,集中了很多垂直的用户,可以先在这些平台上积累了用户和人气后,再引流也不迟。

而且在这些成熟的平台里,少了研发app的成本,只需要专注于内容的产品和网络营销和推广。

通过在成熟平台上的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和人气,再考虑app研发的事情,也不迟啊。
发表于 2014-10-8 0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建议啊,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3D数字艺术论坛 ( 沪ICP备14023054号 )

GMT+8, 2024-11-23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