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是这么一个日子,上海的冬天总是有点阴沉。我在盛大创新院做了一个分享。当时我们列举了将近一百个做LBS方向的团队和产品,说起来是百团大战毫不为过。 今年,又是这么一个日子,北京的冬天已经寒风四起。我和张岩再讨论当年百团大战的胜景,不胜唏嘘。经济下行了,资本退潮了,几个冲锋打下来,剩下的老兵不多了。 去年, Foursquare+Checkin,搅动了多少风投和创业者日夜不宁,如果谁说签到模式一钱不值,谁就会视为异类。创业团队好像见风就长的孩子,还未经世事就被资本喂的脑满肠肥。 今年,微信崛起了,微博也膨胀了,我想用不了多久,百度和淘宝也会进来这个市场。曾经沸扬的创业军团纷纷倒下,曾经以Checkin标榜自己的产品,也纷纷与这个概念撇清了关系。 我今天再拿出来当年的PPT,这里很多的热情面孔和幸福声音已经下落不明,团队转型的转型、肢解的肢解、蛰伏的蛰伏、收购的收购。这里还有几个你熟悉的面孔? 我没有勇气去联系他们,问问近况聊聊感想。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少了激情和梦想。那些模式、创新、烧钱一类的字眼渐渐不再提起,类似闪退、icon、地推这样的词汇成了他们关注的内容。从前一打招呼,大家总是关心谁又拿到了钱,刚结识的朋友顺便说说投资人的八卦。现在一见面,大家讨论的总是大家的日UV做到了多少,某个渠道转化率高不高,苹果调整了榜单的算法。也许关系好一点的兄弟还会悄悄介绍一些刷榜的经验。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参加各种集会抛头露面,听到那些激情澎湃的故事也无力吐槽一探究竟。看到台上那些刚刚“下海”活力四射的创业新兵,从前那些满怀热情早早下水试水温的创业者们,已经冷静下来了。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像要什么,也开始有了得到它的办法。 一、 美国模式遭遇中国现实如果说这一年里,我们有了什么收获,那么我们恐怕只是用了大量的成本,去验证了一个“美国模式的不可能”。在PC互联网时代被一再验证的C2C模式(Copy to China),在O2O领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图结构中的O2O模式,在很多现金地区,他们的O2O是自下而上的完成的,建立在强大的数据化基础之上的O2O,是水到渠成。而中国的O2O,却多数是自上而下完成的。这和中国正在经历的工业化信息化并行跳跃的基本国情是相符的。
所以这把很多高富帅的创业团队,逼迫的不得不去地推,通过人工暴力的方式把线下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标准化。他们面对的是,守旧的商家,他们完全不相信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能为他们提高销量做出什么贡献,他们相信,一个好厨子才是决胜的关键。更可怕的是,有的时候完全是“鸡同鸭讲”的尴尬,双方自顾自的在成都小吃里聊了一会儿之后,老板眯起了眼睛。“搞刨啊的,管我锤子事!没得捞事……” 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执行层面上就有问题,常常有地推的小孩子,央求老板“帮帮忙嘛,签个合同就好啦”而地面店铺的老板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干嘛的,签了合同,只是要打发对方走而已。而这种方式采集来的数据,都只是数据而已。 于是,数据标准化比较高的各种连锁店,成了大家首先盯上的目标。至于每过一段时间需要更新一类的事情,大家还没想过。“先活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幸好中国之前的一年,经过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团购混战,在这场“团购幻想’中,留下的并不只是唏嘘,它还教育了市场,培养了商家,也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锻炼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地推团队。这些都为移动互联网在O2O上的应用,储备了能量。 二、 少儿不宜的成人世界中国的社会就是这么奇怪,小孩子的时候希望说大人话,做大人事,把少年老成的懂事当作好孩子的标准。而长大了之后,又要缅怀消失的童年。去年火爆的《老男孩》,就好像一个魔咒一样,诅咒了今年的LBS团队。
在去年的时候,整个市场还处在A点之前,也就是生产时代和产品时代之间的区域,在这区域里,一个新的技术模式刚刚在这个市场中扩散,大量的创新形企业做出了很多尝试性质的产品,那些行业巨头观望态度浓烈。整个市场如饥似渴的寻找一款好应用装在手机上,投资市场需要,普通用户更需要——难道我买了一个这么大的触屏手机,目的只是为了在打电话的时候显得脸小一点么?几款我们心知肚明的产品,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他们做的很简单,那就是找到需求,满足需求,或者比别人更好的满足需求。 但是在这一年里,一切都变了,一个恐怖的预言被自我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PC互联网的三倍”这就使得很多产品,还没有夯实好团队,还没有锤炼好产品,就被赶鸭子上架,与众多企业开始了渠道大战。 传统意义上会认为,如果第一年大量的投资进入了产品团队,第二年,这些钱几会慢慢进入渠道和媒体商的手里。这一点在这次浪潮中并无改变,同时这也快速的推动了大量渠道的合并和收拢。流量越来约集中在腾讯、360、91一类的大平台上安智、安卓、应用汇、PP助手一类的虽然站在第二梯队上,却也面对马太效应难以独善其身。而从前只在苹果应用商店上会出现的刷榜行为,也慢慢的在这些平台上出现。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PC互联网的三倍”,这句话最早的版本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发展速度是PC互联网的三倍”,它强调的是用户发展速度,但是并没有完全指向行业发展的速度。就这么以讹传讹的变成了今天的模样,逼迫的所有的人都拼命的奔跑,寻找目标。所有的投资人都催促着创业者说“在这个时候,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时间。”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多产品都走了弯路,“未曾开放就要枯萎吗?” 告别了短暂的童年,早早的进入了成人世界的创业团队,还有很多需要历练的地方。如何锤炼自己的产品,如何维持团队的发展,如何找到一个度过这个资本冬天的盈利模式,都是留给我们这些老男孩的问题。也许,没有答案。 三、 向企业市场进军面向普通用户的市场实在太拥挤了。 但是在去年,我在清华碰到的一个哥们,他就已经在企业级市场开始赚钱了。企业有需求有意愿也有能力付费。这里暗藏着几位闷声发大财的主儿,已经把触角从贵重设备渗入到了人员管理领域。前两天有人跟我抱怨三一重工的GPS定位锁太不人性,这就是需求和现实的碰撞,这就是市场机会。
至少,我们目前惧怕的传统PC互联网巨头,在面对某些企业级市场的时候,可能和所有创业者一样,也是从零开始。从前的经验、背景和海量用户在这里似乎优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也许,在明年大家在市场上刺刀见红的时候,企业市场能为我们这些创业的兄弟们,提供一条可以坚守的阵地。 世界末日快要到了,我们要感谢2012年,他让我们的很多产品真实的死去,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鲜花没有葬礼,就这样默默的倒在这片战场上无人知晓。但是,幸好,我们还有活下来的兄弟来见证这段历史,传颂这些事迹。 我相信,也只有真实的死去,才懂得真实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