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宅公社】XR数字艺术论坛  XR技术讨论 XR互动电影 定格动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调查问卷
论坛即将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技术服务,面向三围图形学、游戏、动画的全新服务论坛升级为UTF8版本后,中文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中有中文的都无法登陆,请发邮件到324007255(at)QQ.com联系手动修改密码

3D技术论坛将以计算机图形学为核心,面向教育 推出国内的三维教育引擎该项目在持续研发当中,感谢大家的关注。

查看: 2480|回复: 9

IPv6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0 1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涛



摘要:分析了IP网的现状、IP电信网和IPv6的特点,其中包括IPv6的地址资源、移动IP、IP网的QoS及其安全问题,展望了我国IPv6的发展前景,对我国IPv6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我国IP网的现状         


  IP网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世界著名的Internet就是计算机互联网。提出IP网的初衷,是想用一个统一的协议(TCP/IP)将异机种计算机连接起来,以便交换和共享信息。由于Web与IP网的特性极为适配,Internet才得以爆炸性发展。         


  我国IP网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正在进行商业运营的互联网运营商已有5家,即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UNINET)、中国吉通(CHINAGBN)、中国网通(CNCNET)和中国移动(CMNET)。最近,铁通公司也已被授权经营商业性互联网,成为第6家经营商业性互联网的运营商。此外,还有三家非经营性互联网:中国教学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经贸网(CIETNET)。


          根据CNNIC 2001年1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总带宽为2799Mbit/s,其中CHINANET为1953Mbit/s,CNCNET为377Mbit/s,CHINAGBN为148Mbit/s,UNINET为55Mbit/s,CERNET为117Mbit/s,CSTNET为55Mbit/s,CMNET为90Mbit/s,CIETNET为4Mbit/s。全国互联网的用户数为2250万户,其中专线用户为364万户,拨号用户为1543万户,专线、拨号混合用户为343万户,其它用户为92万户,Web的站点数约为265405个。国内用户的信息来源已经从以国外信息为主,转变为以国内站点信息为主。我国的互联网已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IP电信网的特点


          电信网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目前正在发生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变革,电信网正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10多年前发展起来的以ATM技术为基础的B-ISDN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它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但其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业务综合能力,为电信网的演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Internet 的成功促进了IP网的大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未来的电信网将是基于IP技术的网络。这个结论不仅计算机界的专家认同,电信网的专家也同样认同。当然,电信级IP网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Internet使用的IP技术照搬过来,在网络节点设备做一些冗余备份,以增加网元设备的稳定性就万事大吉了,而必须对IP网进行彻底的变革。这是因为,电信网和Internet 网的理念不同:电信网是提供商业服务的,它所提供的电信服务是一种商品,因而它要保证服务质量,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确保售后服务的能力。它还必须有很强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Internet 则不同。Internet 是计算机互联网,其主要任务是实现计算机互联,用户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一些服务(注意:这种服务不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是"尽力而为"地提供传输服务,无服务质量保证,亦无售后服务保证,安全问题由用户自行解决。由于理念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而电信级IP网决不可能简单地照搬过来。正因为如此,IP电信网将会有许多独特之点。


  特点之一,是IP电信网必须具有服务质量保证,它应保证向用户提供与原来的电信网完全相同的服务质量。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用户对某种特定电信业务(如电话业务)的服务质量是不能因其承载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种要求与原来的Internet网有着极大的差别。IP电信网对IP网,特别是对IP网络协议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点之二,是IP电信网必须具有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安全性。众所周知,电信网是安全的,无论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PSTN,ISDN,DDN),亦或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ATM,FR,X.25),都是安全的网络,它们均能保证用户之间端到端的信息通信的安全,而且这种安全是由网络提供的。IP网则不同。IP网是不安全的,网络不承担安全的责任,甚至不去检查用户接入的合法性,也不去检查源地址和接入实际地址的一致性,网络运营者将安全问题交给了用户自己。这种做法与电信网是大相径庭的。在安全方面,IP电信网对IP协议也要提出要求。


  特点之三,是电信网在地址规划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它的地址分配是非常有序的,这就使得其核心网设备能保持高效的路由表,并可进行高速转发。另外,电信网的地址规划是有充分余地的,不会因为业务的发展而造成地址短缺,从而影响业务的发展。在这方面,Internet完全不同。由于IP协议的设计者绝对没有料到Internet会发展到如此规模,更料不到Internet的发展会导致一场电信革命,因而他们在设计IP地址时仅用了32位,地址分配采用"挤牙?quot;的方式,即用一点挤一点的分配方案,这种做法与电信网地址的统一规划、有序分配有巨大差别。增大IP地址空间,重新确定地址分配原则,也是IP电信网的要求。


  特点之四,是电信网是将电信服务作为商品出售的,因而它应该提供十分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对于电信服务来说,它应能跟踪电信服务的全过程,在电信服务的全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它都能及时发现,及时予以改进。从电信网的观点来看,电信级IP网应有十分优良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Internet网上的服务全部是免费的,无所谓售后服务问题。Internet的网络管理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至于可维护性更不在考虑之列。所以,IP一旦进入电信领域,这个问题将成为大问题。


三、宽带接入网         


  近年来,宽带接入网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很猛。宽带接入有多种方式,诸如基于目前已经大量铺设的金属双绞线的DSL(如ADSL,HDSL,VDSL Home-PNA等)、基于有线电视光纤同轴电缆的HFC及有宽带无线接入的LMDS等。不过,目前国内正在大量发展且发展势头很猛的则是LAN接入。LAN接入是用以太网技术,用光纤+5号线向用户延伸。这种接入方式在新建的住宅小区特别流行。住宅开发商以宽带信息接入的名义可提高住房的档次,并进一步提高房产的价格。电信运营商(特别是新型电信运营商)利用新建住宅小区的这种优良的宽带接入网,快速推售其宽带业务,从而形成了国内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局面。


          宽带接入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IP地址问题。由于业务特征的不同,窄带业务与宽带业务具有很大的差别。窄带业务一般以不对称和非实时方式工作,典型的业务是信息检索和电子信箱,用户无需永远在线,使用时在线,不使用时则离线。宽带业务一般以对称和实时方式工作,典型的业务是电话、会议电视、信息点播等,业务的对称性决定了宽带用户必须永远在线,如果不是永远在线,其它用户就将找不到,对称业务将无法开展。永远在线意味着用户必须至少拥有一个IP地址。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IP地址分配极为不均,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地址总数不足200个(B类地址),且这些地址资源还要分配给若干个运营公司。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地址分配也很不均匀,个别电信运营商只有不到2个B类地址,地址资源如此之少,很难开展业务。目前的办法是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或利用端口复用技术,或使用私有IP地址,来扩大公开IP地址的使用率。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技术,存在诸多弊病,问题很大。地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当然,可以通过合法的程序向APNIC申请更多的IP地址,但目前的IP地址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IP网目前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正从计算机互联网领域进入电信领域,设备将融合全部电信业务。研究表明,IP技术是拥有这样的能力的。IP技术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四、IPv6的特点


  IPv4标准是70年代末期制定完成的。IPv4标准的制定者因时代的局限性,当时并没有想到,原本只是用于异机种计算机互联的标准,竟然导致通信信息业的革命性变化。IPv4设计32位IP地址就是这种设计思想的反映。90年代初期,Web 的应用导致Internet的爆炸性发展。IP技术专家羧竦馗芯醯剑琁Pv4将不能满足IP网长期发展的需要,必须立即开始下一代IP网络协议的研究。研究的进程如下:


        ●1992年,IETF成立了IPNG工作组;


        ●1992~1994年,IPNG工作组收到了若干提案;


        ●1994年夏,IPNG工作组提出了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的推荐版本;


        ●1995年夏,IPNG工作组完成了IPv6的协议文本;         


●1995~1999年完成了IETF要求的协议审定和测试;         


●1999年成立了IPv6论坛,开始正式分配IPv6地址,IPv6的协议文本成为标准草案。         


  针对IPv4存在的问题,IPv6标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IP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IPv6的地址资源         


  IPv6拥有十分丰富的地址资源。由于汲取了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教训,IPv6的设计者一下子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即从IPv4的32bit地址,扩展到了IPv6的128bit地址。如果这些地址平均分配,地球上的每一平方米即可获得几百万个IP地址。从人们的实际需求来看,很难将这样大的地址空间消费掉。IPv6具有足够宽广的地址空间,在Internet的爆炸性发展,IPv4地址资源紧缺的今天,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从网络设计的角度来看,地址空间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地址空间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即在信息的传输和地址的处理等方面都将付出代价。正确的做法是,先对需求作出客观的估计,同时确定地址的分配原则,然后再来确定真正的地址空间大小。与IPv4地址的设计存在同样问题的是,IPv6地址的设计也没有严格遵照需求来规划,而是通过"拍脑袋"定下来的。想当年,如果IPv4不是定为32bit,而是与MAC地址一样定为48bit,IPv4将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鸡肋"。而IPv6的设计者同样是以'想当然'来确定地址长度的,一下子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而在地址分配方面却只给出了一个极为粗略的原则。IPv6的地址肯定够用,但地址设计的合理性则是有疑问的。实际上,在6-bone上已经发现了不少问题。


          目前,IPv6标准已经颁布,128bit地址也已确定。IPv6启用后,再也不会为地址而发愁了。但是,IPv6地址的规划仍然是大问题,需要下大力量去做。合理的地址规划将大大提高地址的寻址效率,大大减小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从而极大地提高IP网络的性能。


          2.移动IP


          移动IP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它涉及IP网上对个人的移动性、终端的移动性和系统的移动性的支持。与目前无线移动通信不同的是,移动IP主要涉及IP协议对IP网中移动性的支持问题。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IP网是IPv4网,因而移动IP必然是先从IPv4入手。


          对于IP网的移动性来说,它涉及的业务有二类:


        ●非实时业务;         


●实时业务。         


  这两类业务对协议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非实时业务,传输时延不是关键参数,非实时业务在传输过程中采用迂回路由是可以接受的。传输非实时业务的要求是,在通信过程中,不论个人、终端或系统移动到何处,业务的通信连接(TCP连接)必须保持不断,对于非实时业务移动性的支持,IPv4协议已经可以做到。对实时业务而言,传输时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它不能容忍采用三角迂回路由进行通信。在这方面,IPv4很难处理,IPv6的解决办法则有可取之处。因此,在移动IP方面,应将IPv6作为首选目标。


  3.IP网的QoS问题


          IP网的QoS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也是至今IP网中解决得最不理想的问题。IP网的QoS 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从协议来说,IPv4考虑到了QoS问题,它的TOS字段就是用于区分服务类型,并以此来提供不同的服务。遗憾的是,IP网的设计者将IP网定义为是一个"尽力而为"地提供传输服务的网,因而IP网不能提供对不同类型的业务提供分类服务的手段。在实际网络中,网络设备甚至不对TOS作任何处理。当然,由于TOS 字段是在IP报头之中,对TOS的处理亦是一个不小的开销。


          关于IPv6对QoS的考虑,主要是设定了通信流类型(8bit)和数据流标号(20bit)。当然,这28 bit只是用来指示特定的数据流,真正QoS的实现还需要网络设备采用特定技术来实现。从本质上看,IPv6的28bit与IPv4的6bit的TOS的用途是类似的。对IP网来说,特别是在传输成本大大下降的今天,是否有必要引入数据流的标记,是一个十分值得商榷的问题,IPv6在QoS方面的改善尚有疑问。


          4.IP网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IP网中永远存在的问题。当然,它与IP网的网络协议有关,更重要的是与IP网的管理机制有关。从本质上讲,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的安全强度是相仿的。但大家一致认为,X.25网的安全性大大优于IP网,其真正的原因在于网络的管理机制而不是协议机制。举例来说,在X.25网中,网络设备要对源地址进行严格检查,凡是与源地址不符的分组将会被抛弃,源地址与接入端口是严格绑定的。这样一来,X.25网的安全性确实会好得多。IP网没有这些管理机制(源地址检查、源地址与接入端口绑定等),可能是造成IP网安全问题的原因。当然X.25网与IP网不能简单类比,IP网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IPv6对安全性有周密的考虑。Ipsec最初是专门为IPv6设计的,有Ipsec的配合,IPv6的安全性的确大为改善,它已经有能力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端到端的安全性。从网络提供者来说,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IPv6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尽管Ipsec是伴随IPv6诞生的,但从目前来看,已无特色可言。当然,从使用方面看,由于在IPv6中有专用的安全报头,还是比IPv4方便。


五、IPv6的发展展望


          IPv6从提出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IPv6还是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国际上看,美国是IP网络大国,IP网技术主要出自美国,IP网络的设备供应商也主要在美国。在发展过程中,IP地址(IPv4)的分配是极为不均匀的,美国拥有绝大部分IP地址,每一个运营商拥有一个A类地址,甚至一个大学也拥有一个A类地址。由于IPv4地址对美国来说并不紧张,故美国的设备制造商并不热衷于开发IPv6产品。另外,从客观上说,Internet网络已经非常庞大,资金投入已经非常可观,并已进入大规模商用,对这样一个网络进行改造谈何容易。何况,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找到从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策略,导致IPv6很难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也已近10年,网络规模已相当可观,要将一个商用网由IPv4改造为IPv6也是困难的。但是,IPv4地址的严重短缺问题在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特别是严重影响IP网的持续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性措施, IPv4地址目前有所缓解。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甚大,经济增长的势头良好,固定通信网的规模和移动通信网的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数据网,特别是IP网的发展势头喜人,预料在一二年内,IP网的规模也将达到世界第二位,甚至跃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规划得好,号码资源问题不会影响到发展。但IP网的情况不同,IPv4地址本来就短缺,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需求。从技术上讲,尽管采用私有地址,通过NAT转换可以解决部分地址问题,但大量的实践已表明,这并非是好办法。采取临时性措施将后患无穷,最好的办法是及时采用IPv6技术。


          当然,在我国发展IPv6并非易事。一般来说,运营商只顾眼前利益,总是采用目前技术成熟的产品组网,以获取利益,而设备制造商则盯着运营商,运营商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于是二者之间就形成一个"死结",从而导致IPv6的发展受限。对我国来说,通信主管部门是负有引导国内通信业发展的责任的。一般来说,他们不直接与短期经济挂钩,因而便于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指导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IP网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发展的眼光看,IPv6势在必行。在通信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选择一两个大运营商进行IPv6网络的规模试验,取得经验后,再积极推广,力争在IP网的建设上创造出新局面;也可采用一两个有实力的投资商,特许其采用IPv6技术来组建IP电信网,从而推动IPv6的发展,为国内IP网络打下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2日,我国首个IPv6演示网络(IPv6 ShowNET)被正式推出。该演示网络体现了国家战略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架构的多运营商、多厂商和全业务应用的核心特点,是我国大规模IPv6网络与应用部署的预演。
  IPv6 ShowNET 演示内容包括网络演示和应用演示两大部分。其中网络演示部分包括:针对运营商的IPv6核心网与接入网的双栈部署演示、IPv6过渡技术、双栈DNS部署、IPv6防火墙;IPv6认证服务、IPv6组播服务及IPv6 QOS控制演示等。IPv6应用演示部分包括:IPv6电话系统、IPv6流媒体广播系统、IPv6视频点播系统、IPv6会议电视系统、IPv6远程监控系统及IPv6无线PDA等。


  “我们把2004年称为中国IPv6的商用元年——从前期的试验到大规模实质性部署,厂商从中是能挣到钱的。” 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孙剑飞说,“它意味着中国IPv6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到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2005年年底,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


  我国运营商对IPv6的技术与部署实践可以追溯到2001年。


  2001年5月份,中国电信就开始了《IPv6总体技术方案》项目的研究工作。2002年初,中国电信集团湖南电信与天地互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湖南电信IPv6商业实验网”,在IPv6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应用系统开发及商业推广等方面全面合作。同年8月份中国电信从APNIC申请到了正式的IPv6地址,是国内最早从APNIC申请到IPv6正式地址的电信运营商。2003年,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广东研究院以及中国网通北京通信分别与天地互连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IPv6技术合作、业务模式合作、设备销售等方面。


  孙剑飞把IPv6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部分:1998年开始到2003年底是市场启动前期,主要的内容是:标准制定、技术和产品研发、试验网络建设、应用研发与商用模式探索以及产业推广与市场教育等,从2004年初到2005年底是市场发展初期,从2006年以后则是大规模商用期——按照孙剑飞的划分方法,2004年初的中国显然正处在市场启动前期与市场发展初期的临界点,跨越此临界点的标志就是国家战略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全面启动以及对商业进程的更广泛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专赴中国出席本次IPv6高峰论坛的“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t先生明确表示“中国现在做的事非常重要”,并把IPv6在中国的尝试称为“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探险!”而全球IPv6论坛总裁Latif Ladid先生也表示:“中国的目标(推进IPv6)虽然也许在20到50年之后才能实现,但它却是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件事!”


  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认为CNGI尚未结束“试验”的身份。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上,邬贺铨为与会上千业内人士罗列了15项CNGI还需要继续研究和试验的关键技术。其中,甚至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研究”、“大规模路由研究与试验”、“大规模无限和移动漫游研究与试验”以及“网络抗攻击和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试验”、“电信新业务及商业模式研究与试验”等关键技术。但邬贺铨院士在随后的精英论坛大会上也指出:“CNGI项目既有CERNET学术网的参与,更有五大运营商的积极参与,所以不排除商用的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7: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IPv6商用网络建设




1.在我国建设IPv6商用网络的主要难度和瓶颈是什么?



  在我国建设IPv6商用网络的主要难度和瓶颈是IPv6网络的建设如何能为运营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也就是运营商如何尽快收回投资。目前还没有找到哪些关键应用是必须在IPv6而不能在IPv4上实施的。只有通过大规模的试验才能找到、发现这些应用。一旦找到这些应用,IPv6商用网络的建设将会迅速铺开。目前存在的大量的IPv4网络设备以及IPv4网上的大量资源也是导致运营商不敢大规模建设IPv6商用网的原因。



2.国内IPv6实验网设备的主要提供商为日韩厂商,他们的技术设备主要优势是什么?相比之下国内设备的情况如何?在日韩厂商狙击下,国内IPv6厂商应如何突围?



  日韩厂商的设备优势主要是IPv6协议方面。由于他们开发出来的稍微早些,在其本国的试验网乃至商用网应用过程中,产品成熟度有了一定提高。国内设备由于开发的稍微落后于日韩厂商,在试验网中很少有应用,产品没有经过真正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内厂家应加速IPv6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步伐,另一方面,也应在国家组织的几个大的IPv6试验网中尽快应用,在应用中加快产品的成熟。同时,由于国内的主要路由器厂家在IPv4上的性能、产品成熟度等方面要比日韩厂商好,如果在IPv6的研发及产品化方面多一些投入,我想会很快赶上日韩厂商的。



3.联通将于2004年上半年将建成基于IPv6的城市骨干网,这是否意味着国内IPv6网络将成规模建设?



  联通的基于IPv6的城市骨干网,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的一部分。其他几大运营商以及CERNET也都参与了该项目的网络建设工作。该项目将极大地推动我国IPv6网络的建设步伐,推动IPv6在我国的应用。但该项目前期的主要目的还主要是为了科研、教育等研究用,也对一些商用的应用做一些试验,但离真正的商用还有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说明年我国的IPv6网络基本上还是面向科研的试验网络,或向着商用网努力的试验网络。大规模的IPv6网络的升级和更新恐怕还要等两年。



4.IPv6的建成对移动网络是否更具有贡献性?对ngn终端的丰富是否有了新的调整?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3G、4G网络的演进,移动网络和终端对地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GSM、CDMA等第二代移动网络中普遍采用的私有地址的解决方法越来越表现出其局限性。限制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大规模普及。



  IPv6的广泛应用,将对NGN终端的丰富起到重大的作用。以后手机、PDA、笔记本计算机等移动计算技术,在引入IPv6后,将会开发出更广泛、灵活的应用。家庭网络、办公网络中IPv6的引入,将使网络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可能会产生许多革命性的应用。



5.IPv6网络建设在技术上有哪些久未攻克的弱势?



  IPv6网络建设在技术上需要攻克的难关主要是,到底IPv6的应用,能够支持哪些只有在IPv6网络上才有可能大规模投入商用的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要耗费大量的IP地址,或者需要大量固定IP地址的应用。我个人认为这种应用应是区别于目前典型的web方式的应用,而是真正的端到端的应用。即这种应用,将需要每个主机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或每个人在网上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其他人可以根据固定IP地址或标识号随时找到他,并和他通信。



6.预测2004年IPv6的网络趋势。



  2004年是IPv6试验在我国大规模开展起来的一年,不仅是CNGI项目、IPv6-CJ项目、6TNet的网络建设,在这些试验网上的应用试验、技术试验也将大规模开展起来。



  在3G试验本身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IPv6的最初大规模应用,我个人认为会是基于宽带城域网或WLAN的一些应用。但随着3G试验的进行以及3G网络的建设,对IPv6网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此外,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电信网也将在IPv6这一统一的协议下,越走越近,逐渐融合。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性看待IPv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上网计算机总数为3089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3%。

  中国互联网产业美好的未来,却掩盖不住其中潜在的危险,那就是地址的缺乏。我国所享有的IPv4地址只有3000多万,不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家享有的IPv4地址数量,更不到IBM公司占有的一半。并且根据预测,IPv4地址将于2005年用尽。也就是说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如果我们还用现在的互联网协议IPv4的话,我们将没有足够的互联网地址来支撑众多的PC设备、移动终端上网。

  地址的缺乏是业界对IPv6研究和建设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无可否认IPv6如黄沙一样浩瀚的地址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性。但是,除了这之外,许多人又赋予了IPv6更多的“任务”:解决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多网络融合问题等等,仿佛现在IP网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上v6就全部OK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IPv6虽然内在具有一些安全的特性,但并不表明用了IPv6就安全了。

安全一定是一个体系,光靠一两项单纯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

  IPv6的安全特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IPv6协议内置安全机制,并已经标准化。即使终端用户用“总是在线”接入企业网,这种安全机制也是可行的,这种“总是在线”的服务类型在IPv4技术中是无法实现的。IPv6同IP安全性(IPSec)机制和服务一致。除了必须提供网络层安全这一强制性机制外,IPSec还提供两种服务。认证报头(AH)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封装的安全负载报头(ESP)用于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数据一致性。在IPv6包中,AH和ESP都是扩展报头,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个。这是IPv6在技术上的安全优势。

  但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中心主任、CNGI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组组长马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技术上看,并不认为由于使用了IPv6,就一定能带来好处。因为IPv6虽然内在具有一些安全的特性,但是应用系统、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才行,并不能说天然的只要用了IPv6 就安全了。而且,这个世界永远是矛和盾的关系,IPv6的特性会让以前给人们带来头疼的东西克服掉,但是不能保证不出现新的问题。比如说,IPv6在协议栈里强制执行了IPSec,启动IPSec做通道,安全加密访问时的确比纯Ipv4时的安全性有所改善,但是IPSec并不是自动启动,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光IPSec不够,还要增加一些安全的其他设施,比如认证体系、安全加密体系、密钥分发体系等。另外,IPSec是一个网络层协议。它只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并不负责其上层应用的安全,如Web、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所以安全一定是个体系,光靠一两项单纯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

  马严强调说,大家关注IPv6是件好事,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有了IPv6就一定是安全的。

  IPv6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移动性,但是IPv6在移动终端上的完全应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G,也不会成为IPv6的杀手级应用。

  移动IPv6(M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可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每个移动设备设有一个固定的家乡地址(home address),这个地址与设备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位置无关。当设备在家乡以外的地方使用时,通过一个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来提供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信息。移动设备每次改变位置,都要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给家乡地址和它所对应的通信节点。在家乡以外的地方,移动设备传送数据包时,通常在IPv6报头中将转交地址作为源地址。这是IPv6的移动特性。

  在IPv4协议里面,移动特性是作为可选的扩展协议出现的,IPv6则从一开始制定标准时就考虑了进去。这种特性使IPv6在移动通信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具有了极大的优势,但是IPv6在移动终端上的完全应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原因是,在主流的网络设备厂商里面,只有少数几家支持IPv4的移动特性,而且运营商即使购买了具有这些功能的设备,也没有开通这个功能。比如现在的PDA手机,内置的只是IPv4的协议栈,并不支持其移动特性。况且,中国的两家移动运营商都没有采购支持MIP(无论是v6还是v4)的设备,所以,现在的手机,借助GPRS、CDMA1X为媒介上网,使用的都是专网地址。未来的3G网络部署以后,情况也不会有大的改变。3G也不会成为IPv6的杀手级应用。

IPv6的标准,特别是流标签标准还有待完善,而它是IPv6体现QoS的重要内容

  服务质量(QoS)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协议的角度看,IPv6与目前的IPv4提供相同的QoS,但是IPv6的优点体现在能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优点来自于IPv6报头中新增加的字段流标签。有了这个20位长的字段,在传输过程中,中国的各节点就可以识别和分开处理任何IP地址流。但这个流标签的准确应用还没有制定出有关标准。

   Bii公司总裁刘东介绍说,IPv6协议制定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但从协议本身来看,除了流标签协议还没有明确外,其它都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定义。但是,流标签是IPv6协议构造上优于IPv4的主要方面,将在一直困扰着IP技术发展的QoS方面进行重大改进。迄今为止,传统的路由器仅仅进行包转发操作,这是一种无状态的操作,即使对同一会话的连续的数据流,路由器不会进行识别,而是逐包进行操作。目前美国一家厂商研制出基于流转发的产品,它是一种有状态的操作,借鉴了防火墙中状态检测的一部分思想,既它对同一会话的连续的数据流,进行同一策略的处理,而不会出现传统路由器对同一会话的连续的数据流可能采取不同策略的情况。这对于基于UDP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有用,将大大改善IP的QoS。但可惜的是,这种基于流转发的产品不是基于协议实现,而是基于厂家的特定的产品实现,这就大大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此外,除了IPv6协议本身的定义外,IPv6相关的协议标准,如路由协议、MPLS等目前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IPv6的主要应用方式是端到端的应用,让每一个家庭电子设备都拥有IP地址、把每一个家庭设备都接入网络是IPv6的目标,但是安全成本是在家庭设备中普及IPv6的绊脚石。

  业界普遍认为,IPv6在家庭设备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威力。因为IPv6比IPv4更容易进行端对端的通信,人们在外出时利用家中的打印机打印数码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实现家庭自动化以及用网络照看宠物和婴幼儿等,这些需要由外面来控制家中设备的应用,正好是IPv6的优势所在。但安全问题是最令人担心的,目前存在着两种家庭IPv6网络安全模式,如图1所示,一种是各种产品分别对需要连接的对象进行认证,以便进行访问控制的模式。这种模式在IPv6领域被称为保险柜模;另一种是与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一样,利用防火墙等在子网的入口处进行认证,进行访问控制的模式,这种模式称为入口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不能让人满意:作为IPv6最好是采用保险柜模式,但一些专家则认为,在各种产品中嵌入安全功能是相当困难的,另外,还存在着如何交换密钥的课题。保险柜模式的成本比较高,而入口模式则不适合IPv6的特性。

IPv6并不能完成互联网、电信网、移动网的融合任务

  3G标准化组织3GPP在R5版本中规定了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这似乎预示着IPv6将完成互联网、电信网、移动网的融合壮举。尽管网络的融合是运营商和网络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依靠IPv6来完成这个任务,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是不现实的。“3G并不是互联网的骨干技术之一,它是传统业务的进一步延伸,CNGI并没有包容3G的项目,目前的IPv6是为IP网准备的,而不是为3G的传输网准备的。”马严老师说。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和电信网的NGN项目、移动网的3G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如果IPv6能够使这三种网络融合,那么我们岂不只需要研究一种就行了吗?从业务上来看,电信网的所有业务并不能全部转到IP网上。而且,下一代网络的基础是不是基于IP,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IPv6部署中的障碍

  IPv4是相当成功的,它在全世界已拥有2亿多用户。这样的网络基础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转到IPv6。这就决定了IPv6的部署只能是缓慢的,而且要避免影响IPv4的业务流。

  在互联网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即Robert Metcalfe准则:一个网络的价值与它的节点数目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的应用和服务不够好,就不能吸引用户,因此就不如一个成熟的、建设好了的网络有吸引力。

  根据Metcalfe准则,IPv6现在的价值就不高,因为IPv4有很多用户,而IPv6的用户较少。网络管理员很自然就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别人都还不支持IPv6时,为什么我要转到一个支持IPv6的网络上。

  另外一个阻碍IPv6广泛部署的因素是,没有所需协议部署的基础设施。硬件、操作系统、中间软件和管理工具的支持,以及合格的技术人员等,都是不可缺少的。IPv6每一个缺少的部分都代表了在时间、资源方面的巨大的投资。例如,高速路由器要求某些硬件升级,以便可以像处理IPv4分组一样来对IPv6分组进行高速处理。现在商家都希望能够在升级前收回他们的投资。如果软件商的投资不能得到明确的回报,他们也不愿意增强对IPv6的支持。

  尽管从IPv4到IPv6是一个直接向前的过程,但是的确有很多潜在的问题。例如,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就很少在目标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上编译。而其早期的版本,可能都已被用户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一般是向下兼容的,因此,将新的应用软件在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上运行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在IPv6上运行,一个应用软件必须在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版本上编译。今天,这意味着,在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上编写应用软件,常常不只一个版本。因此,第三方应用软件的业务提供商,如果想提供可容纳IPv6的业务,就得作出选择,要么迫使其用户升级其操作系统到支持IPv6的版本,要么支持两种版本的应用软件:一种在新的操作系统上运行IPv4和IPv6,一种仅在旧版本上运行IPv4。

  但IPv6的需求是确确实实的,它的优势也是业界一致认同的。有关专家说,IPv6是不亚于3G的一个重大机遇。国家设立CNGI项目,运营商纷纷开展IPv6的试验网络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IPv6,以避免像几年前欧洲的3G牌照那样,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图1家庭网络安全的两种模式

  亚太地区IPv6地址申请数量(/32和/35)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7: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3月19日,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在京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由此,IPv6再次成为我国业界热点,IPv6的技术先进性、标准、产业化价值以及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意义等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此,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对IPv6的发展和展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IPv6。> >

  在日前举行的通信产业发展形势报告会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就IPv6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从中国目前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来看,中国将会是IPv6的大国。> >

  蒋林涛首先介绍了IPv6的发展过程:Web的应用导致Internet的爆炸性发展,并由此开始了下一代IP网络协议的研究,1992年,IETF成立IPNG工作组,并在今后的两年中收到提案,1994年夏,IPNG工作组提出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的推荐版本,于1995年完成IPv6的协议文本。1995至1999年,IETF完成协议审定和测试,1999年成立IPv6论坛,开始正式分配IPv6地址,IPv6的协议文本成为标准草案。> >

  蒋林涛认为,IPv6可提供极为丰富的地址资源,可为地球每平方米提供上百万个IP地址,他表示,IPv6地址初期使用量为15%,其余85%用于将来发展。> >

  关于IPv6的安全性,蒋林涛认为,Ipsec是专门为IPv6设计的,有Ipsec的配合,IPv6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已有能力做到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端到端的安全性;Ipsec已经开始用在IPv6的系统中,尽管Ipsec是伴随IPv6产生的,但从目前来说,已不是IPv6所独有;IPv6中有专用的安全报头,在设备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上,将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

  关于IPv6的服务质量,蒋林涛表示,IPv6在QoS上的考虑主要是设定了通信流类型(8bit)和数据流标号(20bit),当然这28bit只是用来指示特定的数据流,真正QoS的实现还要网络设备采用特定技术来实现。从本质上看用途是类似的。从IP网来说,特别是在传输成本大大下降的今天是否有必要引入对流的标记,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商榷的问题。

  此外,蒋林涛还介绍了IPv6在移动性方面的优势。对于非实时业务,传输时延不是关键参数,非实时业务在传输过程中采用迂回路由是可以接受的,传输非实时业务的要求是在通信过程中,不论个人、终端或系统移动到何处,业务的通信连接(TCP连接)必须保持不断,对于非实时业务移动性的支持,IPv4协议已经可以做到;对实时业务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传输时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它不能容忍采用三角迂回路由来进行通信,在这方面IPv4就很难处理,IPv6则有可取的解决办法。蒋林涛认为,在移动IP方面,IPv6有比较突出的优点。

  对于IPv6今后的发展,蒋林涛认为,中国将会是IPv6大国,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速,国力日益增强,IP业务需求基础已经建立,而IP地址缺乏已严重制约IP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实时IP业务在中国已经大规模商用,实时移动业务、宽带网的需求日益增强,但IP业务的安全问题、QoS问题急待解决。

  蒋林涛认为,IP网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即从计算机互联网领域进入电信领域,业界期望将全部电信业务综合到IP网上,但综合电信业务的IP网不是简单地将Internet的技术搬过来,然后在网络节点设备做一些冗余备份以增加网元设备的稳定性。IP网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他表示,IP技术一旦进入电信领域,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地址问题,IP电信网是要能持续发展的,IPv4无法支持持续发展,因而使用IPv6势在必行。

  蒋林涛表示,宽带接入网在国内发展势头很猛,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IP地址问题,而窄带业务与宽带业务有很大的差别,宽带业务一般以对称和实时方式工作,典型的业务是电话、会议电视、信息点播等,业务的对称性就决定宽带用户必须是永远在线的,就意味着用户必须至少拥有一个IP地址。此外,无线数据业务的迅速增长和快速发展,同样提出对IP地址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办法是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利用端口复用技术或使用私有IP地址来扩大公开IP地址的使用率,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技术,存在的弊病很多,问题很大。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并专门设立了CNGI项目。蒋林涛认为,CNGI项目的启动,对于我国发展IPv6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CNGI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期望通过示范网引导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CNGI不直接与短期经济利益挂钩,而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考虑问题,从发展的眼光来指导产业的进步。但目前,IPv6技术上还不成熟,IPv6设备的性能还不及IPv4的性能,仅靠IPv6还解决不了IP网的商业模型问题、安全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用什么技术路线去实现CNGI的目标,目前还不明朗,CNGI项目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CNGI项目拥有巨大的创新机遇。因此,对CNGI项目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7: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v6的很多优点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但是一直以来向IPv6过渡的进程却非常缓慢(IETF从1992年开始着手IPv6的工作,在1998年完成了主要的IPv6标准规范)。最近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IPv6已经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广阔的实用领域。

一、美国国防部将目光转向IPv6>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IPv6在美国的发展都处于休眠状态,而2003年6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不再购买不支持IPv6的网络硬件设备的消息令业界为之一震。> >

  2003年6月9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一份备忘录,决定采用新的政策在整个部门中部署IPv6。> >

  美国国防部的计划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从2003年10月起,其300亿美元的IT预算将只能用来购买支持IPv6的技术,2008年前,国防部的几大部分网络将过渡到IPv6上。IPv6的过渡集中在军用的“全球信息网格”——军队所使用的大型通信网络,完成在全球的管理和军事任务。> >

  实际上,在911事件发生之后,由于担心恐怖分子对其网络进行致命攻击,美国对待IPv6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国防部指出,向IPv6过渡的主要驱动力是为了对付国际恐怖组织分散、不引人注意的特点,美国国防部还认为,恐怖分子有着全球的信息网络,美国需要建立先进的网络来对付恐怖分子。> >

  1、美国国防部决定向IPv6过渡的原因分析

  美国国防部选择IPv6看重的是IPv6能提供更好的网络安全和QoS,具体原因如下:

  ·军事网络过渡到IPv6后能够大大提高网络效率

  从整个互联网来看,IPv6的转换不可能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因为IPv6的地址长度比IPv4的长,因此安装IPv6将不得不重新设定路由器以便能处理更长的地址串。而对于军事网络或其它独立的网络来说,只要完成路由表和其它地址参数的更改,IPv6的选路将比IPv4有效得多。

  ·IPv6的服务质量(QoS)可以加强军事智能化

  IPv6数据包的头标中包含了一些新的信息,特别是QoS标记,这也是美国国防部采用IPv6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QoS可以保障高质量的传输,从VoIP到视频流。

  目前的互联网是尽力而为的网络,无法控制服务质量,QoS不仅使五角大楼能够获得更好的传输业务,还允许军方根据不同的需要为信息分配不同的传输路径、所需带宽或者加密等级。

  另外,今天互联网上的QoS还远远没有标准化,设备制造商和网络平台采用不同的QoS,因此当数据离开某个IP网络到达下一个网关的时候,QoS的定义突然发生了变化。现在,向IPv6的过渡将给QoS的标准化一个很好的机会。

  ·IPv6能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性,满足军事要求

  现在的IPv4网络无法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因此端到端的安全性根本无法做到,甚至连发送信息的设备类型都无法知道。采用IPv6后,发送信息的设备就有了永久的IP地址,很容易识别出发送信息的设备类型,并可以实现真正的端到端的安全性。

  IPv4中的安全性是由单独的安全协议在网络上层来实现的,如IPSec等;不同安全标准之间的通信都不是很好,如欧洲的部队采用Sun、微软两种服务器时很难建立起一个加密的网络,因为两者的IPSec不匹配。IPv6中IPSec是内嵌的,标准化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2、来自美国IPv6先行者的积极反馈

  2003年12月中旬举行的美国IPv6高峰会上,美国国防部和几所大学带来了IPv6部署工作的积极反馈。工作人员发现IPv6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复杂,也比他们想象中占用的资源少。

  部署IPv6成本没有预想高的原因有:

  ·目前用户终端的软硬件已经捆绑了IPv6:部署IPv6的成本没有预想高,很可能是IPv6部署步伐缓慢带来的好处,目前是用户希望部署IPv6,而且在普通的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之时,IPv6已经捆绑到了用户所购买的硬件和软件中。

  ·许多网络产品已经装上了IPv6协议:专家分析,IPv6的部署之所以比预想的更加容易、成本更低是因为许多网络产品已经装上了该协议,所有主要的路由器厂商(包括Cisco、Juniper、Foundry Networks和Extreme Networks)都支持IPv6,微软的Windows XP支持IPv6,Unix和Linux最流行的版本都捆绑了IPv6,一些主要的软件包如Mozilla Web浏览器、Apache Web浏览器和Sendmail电子邮件软件也都支持IPv6。

  ·目前所有的网络基础结构元素基本上都支持IPv6,因此大家关心的是软件应用,例如需要主要的商业应用软件(如Oracle、PeopleSoft和SAP)来支持IPv6。事实上,这些软件也正在着手支持IPv6,如Oracle在本次IPv6高峰会上已经将其IPv6发展计划公诸于众。

  ·由于可以将IPv6的升级作为网络“自然演进”的一部分,所以升级并不昂贵。

  3、美国以军事为先导的IPv6发展策略

  ·美国国防部计划到2008年实现从IPv4到IPv6的完全过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防部制定了与构成GIG(美国军方的“全球信息网格计划” ,Global Information Grid)的所有信息技术(IT)和国家安全体系(NSS)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到2003年10月1日,所有已经开发、采购或并购的GIG设备除了有与IPv4系统的互操作性能外,还必须支持IPv6;从2005财政年到2007财政年,GIG的各组成部分将完全过渡到IPv6,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目前的IPv6发展策略是以军事为先导,通过在相对独立的军事网络中部署IPv6来开发和试验IPv6的先进功能、并获取相关的经验。

二、日本的IPv6全球发展策略

  目前亚太地区的各个国家中,对IPv6的研发、商用和应用推进最积极的是日本,原因除了日本IPv4地址匮乏、通信发达之外,还因为日本希望通过掌握新技术来实现振兴经济的长远目标。

  1、日本政府的IPv6产业化整体发展策略

  日本IPv6的发展是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分阶段进行的,前期主要是标准和研发、之后是网络部署、最后是应用开发和展开商用服务,目前随着日本IPv6前期的标准、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逐步成熟和取得成效,日本运营商对IPv6的态度很积极,NTT已经在全球推出了商用IPv6业务。日本IPv6的发展策略包括:

  ·分阶段进行研究与开发

  日本IPv6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92-1998年,IPv6研发和标准化制定(主要由WIDE完成);

  1998-1999年,产品和专业技术的研发;

  2000-2001年,运营商采用新技术进行商用模式的开发;

  2002年—,开发和展开商用服务;进行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首先由日本互联网及广域IP网的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组织WIDE(Widely Integrated & Distributed Environment)进行IPv6协议栈的先行开发,然后日本的厂家进行IPv6路由器的产品化开发,在IPv6骨干路由器已经推出产品之后,运营商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实验网来验证和获得新的运行经验,等到实验网成熟之后,商用业务的时机也随之而来。

  ·日本政府在IPv6的推广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IPv6是未来网络的基础技术,制造商和运营商不可能从最初的研究与开发中立即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积极推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日本政府在IPv6发展的初期正是起到了积极引导、扶植和推动的作用。

  早在1988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互联网及广域IP网的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组织WIDE,目的是建立大规模广域分散网络环境。WIDE的研究成员有100多个国际公司、40多个教育科研组织、600多个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18个正在开展的工作项目组,并且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WIDE(如图1)后来成为IPv6标准制定的先驱,为IETF的标准化作出重大贡献,并变成一个国际性的研究组织。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7: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又成立了另一个官产学研组织-IPv6普及及高度化推进协会(IPv6 Promotion Council of Japan),旨在推动IPv6的产业化形成,该协会有四个工作组:应用工作组、实验床工作组、核心技术工作组、战略工作组。> >

  日本政府通过e-Japan计划推动使用IPv6的互联网环境的实现。日本政府还从税制、无息和低息的融资制度上给新技术的发展予更多优惠政策。

  2、日本电信运营商NTT的全球IPv6商用业务发展策略> >

  日本NTT公司在提高IPv6连接的质量和方便性方面一直独领风骚。1999年9月NTT在日本获得了正式IPv6地址管理者的身份,并成为第一个商用业务提供商,之后NTT与Verio联合建立了NTT/Verio全球IPv6骨干网,这是一个由NTT和Verio联合运营、跨越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商用IPv6骨干网。> >

  NTT于2002年4月首次在日本推出付费的商用IPv6网关业务,该业务提供对NTT/Verio全球IPv6骨干网的直连,通过在租用电路上传输IPv6数据包来提供IPv6的互联网接入。> >

  在向日本和马来西亚成功推出IPv6网关业务之后,由NTT Europe在2003年2月向欧洲推出了该业务。> >

  随后,NTT还宣布将其IPv6业务扩展到澳大利亚、香港、韩国、台湾和美国。NTT/Verio把该业务扩展到美国、亚洲和大洋洲的目的是使ISP能够在本地提供高质量的IPv6业务,并使公司用户和研究中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和开发。

  就在美国国防部备忘录出台两周之后, NTT/Verio于2003年6月25日宣布将在美国首次推出商用的IPv6业务。

  (1) NTT Com在日本的IPv6业务

  ·OCN IPv6隧道业务

  OCN IPv6隧道业务是提供使用标准化技术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并在日本IPv4网络(OCN)上进行隧道传输的IPv6连接,这一业务的目标客户群是公司用户和普通用户。该业务允许在现有的IPv4互联网环境中使用IPv6,使得现有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同时使用IPv6和IPv4(如图2)

OCK v:ext="edit" aspectratio="t">OCK>

图2 NTT 的OCN IPv6隧道业务

  使用该业务的用户将获得/48的IPv6地址块,相当于280个IP地址,用户的设备需要有IPv6-over-IPv4的隧道功能。另外,如果用户已经是OCN业务的用户,将只需要支付两种业务的差额部分。

表1 OCN IPv6隧道业务的价格情况

业务类型*1

每月资费

OCN经济型的IPv6隧道

OCN经济型资费(32,000日元)+
2,500日元

OCN标准型的IPv6隧道

OCN标准型资费(230,000日元)+ 14,000日元

OCN企业型的IPv6隧道

OCN企业型资费(985,000日元)+ 50,000日元

超级OCN型的IPv6隧道

超级OCN型资费(125,000日元)*2
+ 31,000日元

  注:*1:业务类项将根据需要有所增加;
  *2:接入费将单独收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0 18:02: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8: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网关业务> >

  IPv6网关业务是一种“原生”的纯IPv6业务,通过租用线路或以太网提供直接到由NTT和Verio联合运营的全球IPv6骨干网上的IPv6连接(如图3)。这一业务的使用对象主要的ISP、公司用户和研究实验室。该业务的IP地址分配情况将根据用户的使用状况来定。> >

ATH o:extrusionok="f" gradientshapeok="t" o:connecttype="rect">ATH>OCK v:ext="edit" aspectratio="t">OCK>> >

图3 NTT的IPv6网关业务> >

表2 IPv6网关业务的价格情况

业务类型

每月资费

租用线路连接业务

64 kbps

95,000日元

128 kbps

142,000日元

1.5 Mbps

980,000日元

以太网连接业务

10Mbps

达到256 kbps

400,000日元

超过256 Kbps(每增加256 Kbps的增量)

增加140,000日元

超过7,168 kbps

4,320,000日元

100Mbps

达到5 Mbps

2,600,000日元

超过5 Mbps(每增加1 Mbps的增量)

增加450,000日元

超过70 Mbps

32,300,000日元

  IPv6网关业务的首批客户包括:NEC (BIGLOBE)、NTTPC Communications (InfoSphere)、Fujitsu/@nifty和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NTT Com和Verio推出的世界首个商用全球IPv6骨干网跨越日本、美国和欧洲。NTT Com基于该骨干网逐步在全球推出IPv6业务,从而实现其IPv6的全球商用部署战略并创造相关的创新业务。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8: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NTT Europe在欧洲推出的IPv6业务> >

  NTT Europe提供两种IPv6连接业务。> >

表3 NTT Europe提供的IPv6业务> >

纯IPv6 /双栈业务> >

IPv6 隧道业务> >

  • 接入线上的纯IPv6协议;

  • 可以使用IPv6/IPv4双栈(视情况而定);

  • 业务分界点是在NTT/VERIO的汇聚路由器端口。

  • 这是NTT/VERIO IPv4传输业务的附加业务;

  • 基于RFC1933规范的IPv6-over-IPv4的隧道技术;

  • 建议IPv4和IPv6的用户端设备(CPE)是相同的设备,当然也可以是不同的;

  • 业务分界点是在IPv4汇聚路由器端口。

CPE:用户端设备

图4 NTT Europe提供的纯IPv6 /双栈业务

图5 NTT Europe提供的隧道业务

  (3) NTT/Verio在美国推出商用IPv6业务

  NTT/VERIO的网关业务是在刚刚升级的NTT/VERIO全球IP网络上传输,有三种解决方案:

  ·纯IPv6业务:向用户提供专门的IPv6连接

  ·IPv6隧道业务:使用已有的IPv4连接

  ·IPv6双栈业务

  对Verio的IPv6网关业务感兴趣的有ISP、大学、研究机构、下一代应用提供商和专注于无线技术的组织。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欧洲移动先行的IPv6发展策略> >

  欧洲的移动通信事业相当发达,因此在IPv6的发展上采取了“先移动,后固定”的基本策略,并在第3代移动通信网中率先引入IPv6,以实现在互联网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目标。制订“IMT-2000”标准的3GPP组织于2000年5月份决定在下一代移动技术中采用IPv6。诺基亚、爱立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6WIND等欧洲公司一直是IPv6研究及商业实施的主要引导者。> >

  早在1997年3GPP标准化组织就提出了采用IPv6的3G框架(即GPRS),在该版本中用户层主要采用IPv6的PDP,在传输层IPv6则是作为可选项,而3GPP在R99版中采用了终端支持的PPPv6、IPv6地址分配机制以及IPv6报头压缩等标准,R4版中则采用了新的IPv6报头压缩标准,R5版更是规定IU接口强制性采用IPv6,即在多媒体核心子网中采用IPv6。> >

表4 3GPP标准对IPv6的支持情况

版本> >

网络部分> >

IP版本类型

3GPP R99

传输网络

·核心网络采用IPv4传输

用户设备

·IPv4

3GPP R4

传输网络

·核心/无线接入网络采用IPv4/ IPv6传输

用户设备

·IPv4

3GPP R5

传输网络

·CN/RAN是IPv4或 IPv6的传输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元素是IPv6的

用户设备

·连接到互联网上的是IPv4和IPv6

·IMS上的是IPv6

3GPP R5体系结构的要求

网络元素之间的IP传输

·对于IP连接有IPv4/ IPv6两种选择

IM CN子系统元素

·体系结构必须适宜采用IPv6

·IM CN子系统必须专门支持IPv6

·UE必须专门支持IPv6来连接到IM CN子系统提供的业务上

接入到现有的数据业务

·UE可以接入到基于IPv4和 IPv6的业务

  此外,IETF和3GPP在2003年联合组成了一个工作组,以便协调IPv6标准在第三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该工作组目前的工作是评审现有3G中的IPv6标准,并为相应的标准作编号以及部署在这些领域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IPv6在3G的标准执行、寻址方式、与手机相关的设备支持(路由器、代理服务器)、DNS、安全性、MTU、网络演进、远程管理以及移动IPv6等。

  由此可见,欧洲将会尽力在无线和移动通信领域维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并完成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有效过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3D数字艺术论坛 ( 沪ICP备14023054号 )

GMT+8, 2024-6-4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